满江红·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原文及赏析
原文:
怪雨盲风,留不住江边行色。烦问讯、冥鸿高士,钓鳌词客。千百年传吾辈语,二三子系文雅脉。听王郎一曲玉箫声,凄金石。
晞发处,怡山碧;钓鱼处,沧溟白。笑此刻拙宦,他年遗直。只愿常留相见面,未宜轻屈生平膝。有狂谈欲吐且休休,惊邻壁。
赏析:
这是一首送别词,但写法脱俗。它既弥漫着小我交谊,又依靠了弘大的抱负,在擅写离情别绪的宋词中别开生面。
王实之、郑伯昌,和作者是福建同亲,都有救国抱负,因对峙朴重操守而罢职闲居故乡。这时候郑伯昌被征召做都城四周处所官。此词乃作者送行时和王实之韵所作的词。
词的初步派头弘大,仿佛用一架广镜头的拍照机,摄下了在江边知音话别的特定排场。即使江水横阔,风狂雨骤,却仍是留不住行人。“怪雨盲风”四字,起句高耸,雄壮悲壮。作者与郑伯昌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,已光鲜的陪衬出来了。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,已光鲜地陪衬出来了。
郑伯昌一贯朴直不阿,此行固然不是追名逐利,交友显宦俗吏,是以托他带口询问候那些不受收罗的高士和才干豪宕的诗坛奇杰。作者以高飞的鸿雁来描述才士的高绝尘俗,非常贴切活泼。“钓鳌词客”用《列子·汤问》典,喻指志士仁人的豪宕胸怀和震天动地的豪举。作者与郑伯昌、王实之等人,固然都属于如许的高士豪客了。借如许的典故,作者及其朋友的高远的去处,就涵蓄道出了,如许防止了浅露。他们的高谈阔论,固然分歧于世,乃至抵牾隐讳,但他们坚信能够传播千载而不朽。词顶用孔子困于匡时说的“天之未丧文雅也,匡人其如予何”的话,无力地印证上述观点。接着,作者笔锋宕开,又回到了江边送别的特定场景:“听王郎一曲玉箫声,凄金石”,极写王实之吹起玉箫乐声激越。如钱起的《省试湘灵鼓瑟》诗所谓的“苦调凄金石”。拜别究竟结果是疾苦的。箫声送客,意气鼓动感动大方,迥然差别于“后代沾巾”的俗套,写来别开生面,正与作者广博的胸怀相荡漾。
下片峰回路转,在读者眼前再现出一幅高人逸士的清闲图。洗净头发,于故乡的青山之阳,钓鱼于白茫茫的'海边。在作者笔下,这统统仿佛将人的心灵都给淘净了。几句描述作者与朋友闲居期间潇洒放浪的情味,更陪衬出他们朴直的抱负和去处。晞发,语出屈原《九歌·少司命》:“日希女发合阳之阿。”唐代宋之问《酬李丹徒见赠之作》有“以予惭拙宦,期子遇良媒”这句,宋之问惭为“拙宦”,是自谦,并且垂青功名;刘克庄将“惭”改成“笑”,一个“笑”字,宦途功名,灰飞烟灭。词人兀傲狷介,对青史留名有着实足的决定信念,因此也就不屑于临时的升迁得失了。一个“笑”字,真是一语道破的妙笔!
可是郑伯昌此刻又要出山升引了,临别保重赠言,表情的抵触和升沉到达了飞腾。“只愿常留相见面,未宜轻屈生平膝”,两句情恳意切,笔调凝重,读来使人打动。“狂谈欲吐”句,抒发了相互“壮图大志”,不吐烦懑的志愿。可是,这只能被人视作惊世怪谈,跋前踬后。仍是不再议论吧!豪杰豪杰,居然只能如斯欲言还罢,作者的兴盛表情,对暗中政治的批评,都喷薄而出。词翰中实际与抱负锋利抵触的开首与顶着怪雨盲风动身的开首,前后辉映,恰是“江头未是风浪恶,别有人间行路难”(辛弃疾《鹧鸪天·送人》)。一曲鼓动感动鼓动感动大方的壮歌,奔跑激涌,至此戛可是止,韵味悠悠,让人回味不尽。
【满江红·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原文及赏析】相干文章:
《送王郎》原文及赏析10-16
鹧鸪天·和昌父原文及赏析10-15
浣溪沙·和无咎韵原文及赏析10-16
《阮郎归·呈郑王十二弟》原文及赏析10-18
满江红原文及赏析10-16
《满江红·送李御带珙》原文及赏析10-16
少室雪晴送王宁原文及赏析10-15
青玉案·送伯固归吴华夏文及赏析10-20
《送舅氏野夫之宣城》原文及赏析11-24
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赏析10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