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禅暮归书所见原文及赏析
原文:
栖禅暮归书所见
雨在不时黑,春归到处青。
山深失小寺,湖尽得孤亭。
赏析:
《栖禅暮归书所见》共有两首,这是第一首。唐庚和苏轼是同亲,出身遭受也有些类似,人称“小东坡”。苏轼曾谪居惠州数年,唐庚因受知于张商英,张商英罢相后他也被贬惠州多年。这组诗便是他贬惠州时代所作。题中所说的“栖禅”,是惠州的一座山。诗写游栖禅山暮归时的所见风景。这一首起句写岭南春季独有的气侯气象:刚下过一阵雨,气候敞亮了一些;但旋即又阴云漠漠,在酝酿着另外一阵雨。这变幻不定、时雨时停、时明时暗的天容和欲下未下的雨意,只用一个白描句子,便逼真抽象地表现出来。“在”字是个句眼,却显得天然浑成,不见着意的陈迹。
次句“春归到处青”,由天容写到野色。春回大地,到处一片青绿之色。“归”既可指回去,也可指返来,这里用后一义,传出高兴之情;缀以“到处青”三字,欢乐之情更溢于言表。作者《春归》说:“东风定何物?所至辄苍然。”“所至”句亦即“春归到处青”的意义。不过《春归》诗夸大东风的感化,该篇则泛言春归绿遍,表示这类时下时停的春雨有津润万物的感化。
第三句“山深失小寺”,正面点到栖禅山。句中“小寺”,即栖禅寺。题中说“暮归”,则栖禅寺在白天旅游进程中已去过,这里说“失小寺”,是暮归回望时,由于山峦堆叠,暮霭昏黄,已不复见白天所游的小寺。山深,寺小,故用“失”字抒发。这里显露出了墨客对白天所历名胜的迷恋,也模糊吐露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。
末句“湖尽得孤亭”,与上一句绝对。上句是回望所见,下句是前行所遇。湖,指惠州丰湖,在城西,栖禅山即在丰湖之上。墨客在暮归途中,信步走到丰湖绝顶,突然发明有一座孤亭,感应很高兴。三四两句,一方面是恍然若失,一方面倒是怅然而遇,这中心贯穿着墨客的“暮归”路程。
这首诗由气候写到山容湖景。“暮归”是所写风景的贯穿线索。诗在写法上偏于实写描绘,与唐朝绝句多空灵蕴籍差别。诗顶用对起对结格局,一句一景。外表上各自自力,不相连属,现实上所写风景岂但为春日所共有,并且带有岭南地域春季晴雨变幻和“暮归”这个特定时候的特点。是以,虽然各个画面之间不较着的过渡与接洽,但这些图景给读者总的'感触感染是同一的。读者岂但能够从中看到岭南春归时烟腻水摇、草青山紫的夸姣秋色,并且能够感触感染到墨客对此的高兴之情。这类以描绘实境为主、一句一景、似离实合的写景手段,在杜甫入蜀后的不少绝句中能够碰到。
【栖禅暮归书所见原文及赏析】相干文章:
江天暮雪原文及赏析12-23
春暮西园原文及赏析11-19
《幽居冬暮》原文及赏析10-15
《下途归石门故居》原文及赏析10-29
《感遇·幽人归独卧》原文及赏析10-15
禅悦二首·其一原文及赏析12-25
满江红·暮雨初收原文及赏析11-11
凤栖梧·霜树重重青嶂小原文及赏析10-15
《鹧鸪天·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》原文及赏析10-17
阮郎归·有怀北游原文及赏析10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