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花游·秋声原文及赏析
原文:
商飙乍发,渐淅淅初闻,萧萧还住。顿惊倦旅。背青灯吊影,起吟愁赋。断续无凭,试立荒庭听取。在何许。但落叶满阶,唯有高树。
迢递归梦阻。正老耳难禁,病怀凄楚。故山院宇。想边鸿孤唳,砌蛩密语。数点相和,更著芭蕉小雨。避无处。这闲愁、夜深尤苦。
译文
春季的肃杀之声俄然响起,垂垂的能听到声响,淅淅萧萧的风声恍如不愣住的意义。这风声惊到了倦于行旅的人。对着油灯望着影子自我感慨,不禁得站起来吟诵愁赋。风声断断续续的,便测验考试到荒院里细心听听。但是风声在那里呢?但天井里只要高树,另有落满台阶的树叶。
恍如进入悠远的黑甜乡。恰好老来不堪听取苦楚的秋声,有着抱病蕉萃的模样。原来是山里的天井。却想到边境鸿雁的孤鸣,台阶下的蟋蟀的奥秘密语。雨打芭蕉之声与雁唳蛩鸣之声响应和。我无处可遁藏。这类闲愁,夜越深越疾苦。
正文
秋声:时至春季,西风起,草木残落,多肃杀之声,曰秋声。
商飙(biāo):指金风抽丰。前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。商音配秋。商音凄厉。与春季肃杀之气响应。因以商指春季。
淅淅:象声词,描述风声。
倦旅:指倦于行旅的人。
青灯:光芒青荧的油灯,借指孤寂、清贫的糊口。
吊影:对影自伤。极言孤傲。愁赋:度郎先自吟愁赋,凄凄更闻密语。
断续:意指风声不定连续不断。无凭,无准或不定之义。何许:那边。但:只,只要。
迢(tiáo)递:悠远的模样。
老耳难禁:老来不堪听取苦楚的.秋声。
边鸿:边塞的鸿雁。孤唳:指鸿雁孤鸣。砌蛩:台阶下的蟋蟀。
数点:指雨滴。更著:加倍上。
赏析:
欧阳修在《秋声赋》云“欧阳子方夜念书,闻有声自东北来者,悚但是听之,曰:异哉!初淅沥以萧飒,忽奔跑而砰湃。……”发轫三句即由此化来。商飙乍发,渐淅淅初闻,萧萧还住。写金风抽丰乍起,秋声随作的气势。现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季,商声主东方属秋,金风抽丰故云商飙。归纳综合了欧阳修味同嚼蜡几十字所作的描述。“乍发、渐、初闻、还住”一系列支作,将秋声散在的听觉抽象写得升沉恍如、张弛有致,将金风抽丰秋声写得姿势卓立、气势恍如。“顿惊倦旅”,写词人闻秋声感羁旅之苦,词人的际遇较为惨痛。“顿惊”与“乍发”照应,将秋声与情怀拍合一处。笔势转机。秋声是人惊起时所闻,倦旅之怀是闻秋声所发。咏秋声意在于其情,居表情顿深。“惊”字承前之秋声,熔铸行旅之梦被打断的缘起与惊醒后的神志;启后之倦旅,它又是对秋声惊心动魄的心态。“背青灯吊影”,写词人身受流落不定、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,和一种苦楚的表情:孑然一身,独影孤灯,本已情伤。灯影的幽冷摇摆动乱不定,秋声相和。使人倦旅之心顿生,只好借赋咏,抒发心中愁绪。
上面由表情又转写秋声。“断续无凭”这里则写成心追随秋声。“试立荒庭听取。”一句以“听取”的体例追随连续不断终究悄悄无息的秋声,经由过程客舍到荒庭的转换,为从听觉转至视觉作了奇妙而又天然的过渡。以下秋声已住,无处追随,恍如秋声留下的萍踪。“无凭”是感受,“但有”是视觉,树叶掉队更觉峥嵘。在秋声中徒增冷寂和残落。此段写法独到,即见无处寻声,却有迹可见的水尽云生,在凝重质实中见出清刚流转。
上片秋声是所闻、所感、所见。“迢递归梦阻”是上片“顿惊倦旅”的进一步铺陈。“归梦”为秋声所断,在“倦旅”中,思乡之情段段。“归梦阻”之“阻”,一表归梦为秋声所断,二表时候渺渺,空间遥遥,梦醒后也有家难归。有家不能归,是为可怜,归梦都难成,又何幸焉。旅居的孤寂中闻秋声且见落叶漂荡之形色,愈益感发他老病交集的凄楚,比之倦旅之情,悲苦过之矣。“阻”所隐含的秋声惊梦,“老耳难禁”表示的凄楚秋声,均到处遥遥符合题旨,涵蓄而盘曲,设想较为充盈自若。
既然归期遥遥,就只要他乡的秋夜遐想故里,自我安慰,词人在秋声中睁开对故里的设想:孤雁唳鸣,寒蛩哀吟,雨打芭蕉,流露出凄惶孤寂的象征。比之他乡所闻秋声,愁苦交叉,使人肠断心碎。思乡或归家能摆脱愁怀,岂料旅居愁,归家更愁。“避无处”,这愁又是与秋声相感发的,秋声无处不在,此愁也无有已时,这是秋声所感发的愁怀的第三层盘曲。将秋声与愁怀推至悲苦不堪的极致,笔致极其拙重涵蓄。“这闲愁,夜深尤苦”,愁而曰“闲”,因此轻淡之笔写郁结之情。绾合各种愁思一处,在夜深人静、无可诉说的背景当中,显得非分特别“尤苦”。
这首词有很新奇的地方,不管在咏物赋情,仍是在规划构想上。在词中抒发了一种倦旅思归、欲归不能、老病缠身的难言之痛、亡国之恨和出身之悲。
【扫花游·秋声原文及赏析】相干文章:
《扫花游·西湖寒食》原文及赏析10-18
秋声赋原文、赏析10-18
《花非花》原文及翻译赏析10-17
花犯 咏梅原文及赏析10-15
买花 / 牡丹原文及赏析10-15
解语花·梅花原文及赏析10-15
《扬州慢·琼花》原文及赏析10-15
花犯·梅花的原文及赏析12-17
三游洞序原文及赏析11-19
雪窦游志原文及赏析11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