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龙凤419

赏析

向阳不再盛,白日忽西幽。-阮籍译文及赏析

时候:2021-10-19 18:20:39 赏析 我要投稿

向阳不再盛,白日忽西幽。-阮籍译文及赏析

  原文:

  向阳不再盛,白日忽西幽。

  去此若俯仰,若何似九秋。

  人生若尘露,天道邈悠悠。

  齐景升丘山,涕泗纷交换。

  孔圣临长川,惜逝忽若浮。

  去者余不迭,来者吾不留。

  愿登太西岳,上与松子游。

  渔父知世患,乘流泛轻舟。

  赏析

  “向阳不再盛,白日忽西幽”,首二句从意味光阴流逝的白日写起。句式与曹植《赠徐干》中“惊风飘白日,突然归西山”不异,表现出风景西驰,光阴似箭,盛年流水,一去不再的忧生豪情。只不过阮诗未写“白日”匿于那边,曹诗落实是“西山”。一偏于抽象、一偏于说理;一重在写景起兴,一重在寄意意味故也。“去此若尘露,天道邈悠悠”,闻人倓说“去此”指“去魏盛时”,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眼即逝。由此可知,首句“向阳”、“白日”之谓,不只意味光阴袂忽,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茂盛趋于兴起,一去不返,终归寂灭的深层寄意。在这里,墨客把人生急促的挽歌与曹魏鼎祚衰落的感慨融合在一路,两重寄意相互穿插、相互生发,置于诗端而覆盖全篇,下十二句,均受其统摄。

  先是“人生若尘露”二句,以“人生——天道”的剧烈对照,写人生与鼎祚的急促。在“悠悠”天道和永久的宇宙中,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,况且戋戋一介寒士,不过如尘似露,倾刻灭亡罢了。

  下“齐景升丘山”四句,再用齐景公惜命,孔子伤逝的典故,极写人生与鼎祚的'急促。《韩诗别传》曾记录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:“美哉国乎?郁郁泰山!使古而无死者,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?”言毕涕泪沾襟。《论语·子罕》则记录孔子对一去不返的流水说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日夜。”在齐景公登牛山,见山水之美,感慨本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对流水的惜逝中,墨客对小我运气和对鼎祚的两重忧愁,比先前的比喻和对照更深了一层。

  如斯袂忽的人世,墨客将若何自保?值此极重繁重的忧患,墨客又若何挣脱?“去者余不迭,来者吾不留”十字,乃大彻大悟语。末六句,墨客断《楚辞·远游》、《庄子·渔父》两章而取其辞意。前四句,取《远游》“往者余弗及兮,来者吾不闻”,“闻赤松之清尘兮,愿承风乎遗则”句意,谓:三皇五帝既往,我不可及也;后代虽有圣者出,我不可待也。不如登太西岳而与赤松子游。赤松子是现代传说中的神仙,与神仙同游而有出生避世之想,语出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愿弃人世事,从赤松子游。”末二句隐括《渔父》句意,标明要挣脱“怀汤火”、“履薄冰”(第三十三首《咏怀·一日复一夕》)的邪恶处境,籍以自保和挣脱,只要跟班赤松子,跟随渔父,即或仙或隐,阔别红尘之骚动,庶几能够避患远祸,得清闲之乐。——但是这不过是一时的空想。仙则无据,隐亦不容,以是毕竟仍是要跌回后面所描述的阴晦天下。

  阮籍生当魏晋易代之际,统治团体外部的抵触奋斗日益严酷剧烈。司马氏为篡魏自代,大举殛毙异己,朝野大家侧目,亦大家自危,墨客也屡遭毒害。既要避祸满身,又要宣泄心里的忧患与愤激,是以,只能以盘曲费解的体例,以冷漠的说话抒发灼热的豪情;以怪诞的口气表现严厉的主题。这首诗即应用神话、典故、比兴和两重寄意的写法,导致其诗意艰涩遥深,雉以索解。钟嵘《诗品》说阮籍《咏怀诗》“厥志渊放,归趣难求”。堪称诗界良知。

【向阳不再盛,白日忽西幽。-阮籍译文及赏析】相干文章:

书幽芳亭记原文及赏析10-17

西洲曲原文及赏析11-20

和盛集陶落叶原文及赏析10-18

诗经《南山有台》译文及赏析12-06

寄意 / 无题·油壁香车不再逢原文及赏析10-17

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及赏析11-24

乌衣巷古诗词原文、译文及赏析08-05

《送李侍御赴安西》原文及赏析10-15

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原文及赏析10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