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龙凤419

赏析

浣溪沙·小阁重帘有燕过原文及赏析

时候:2021-10-16 08:34:15 赏析 我要投稿

浣溪沙·小阁重帘有燕过原文及赏析

  原文:

  小阁重帘有燕过。晚花红片落庭莎。曲阑干影入凉波。

  一霎好风生翠幕,几次疏雨滴圆荷。酒醒人散得愁多。

  赏析:

  吴处厚《青箱杂记》卷五记录:“晏元献公虽起田里,而文章贫贱,出于自然。尝览李庆孙《贫贱曲》云:‘轴装乐谱金书字,树记混名玉篆牌’。公曰:‘此乃乞儿相,何尝谙贫贱者。’故公每吟咏贫贱,不言金玉美丽,而唯说其景象形象。若‘楼台侧畔杨花过,帘幕中心燕子飞’,‘梨花院落溶溶月,杨柳水池淡淡风’之类是也。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:‘穷儿家有这景色也无?’”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贫贱词的怪异气概。这首词前五句描述风景重在神气,不求踪迹,细节描绘,取其精力密契,不在于美丽字面的堆砌,而在于光彩与氛围上的衬着,故能把情况写得广博高华,布满贫贱景象形象。词中所表达的思惟既不是伤春男子的幽愁,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,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,而是贫贱者感喟光阴易逝,盛筵不再,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。

  劈脸“小阁重帘有燕过”点出情况与气节。此句看似平平,实乃逼真一笔,有破空而来之势。这仓促一过的穿帘燕子,难道是远方青鸟使,给帘内入通报了春将回去的动静。像在安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,立即出现层层波澜。一会儿突破了小阁四周安好的氛围,起着相同重帘表里的感化。阁中人目随燕影,看到“晚花红片落庭莎”。本来时已暮春,天井满地落红。“晚”,一指黄昏,朝花夕谢,描述落花的时候,一指晚春,花事残落,描述落花的季节。春末多雨,更兼庭中少行踪,满庭莎草已经是一派浓绿。“红片”与“庭莎”,绿肥红瘦,相映成趣。“曲栏干影入凉波”,天井中池边的曲曲栏干,倒影于水池碧波当中。“凉波”的'“凉”既是时已入暮,池水生凉的实在写照,又是其中人此时此地心情苦楚的折光反射。

 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风景,从视觉所及落笔。“重帘”、“过燕”、“晚花”、“庭莎”、“曲栏”、“凉波”诸意象所构成的画面,其光彩或明或暗,或浓或淡,或动或静,使全部天井显现出一片凄清萧瑟。固然仆人公还没有出面,但他的处境、襟曲,已呼之欲出了。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,从听觉着墨,写阁中人的感触感染。“一霎”、“几次”乃互文。虽然说是“好风”、“疏雨”,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,感得逼真,可见情况是何等的静,人是何等孤傲。上句“翠”、“生”二字,一为暖色,一为静态,这类化虚为实的描述,把四周的风景写活了,给人以质感。好风入槛,翠幕生寒,孤身独处,情何故堪。下句“圆荷”即荷叶。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,声响本是极细极微,但恰恰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晰楚。帘外之凄清萧瑟如彼,帘内之充实沉寂如斯,这统统本是足以生愁了,况且又值“酒醒人散”以后。末句以情语作结,总束全词,鼓起豪情波澜,似神龙掉尾,极有跌荡放诞之致。

  结句表达的亦是贫贱闲愁。后人评晏殊词圆融安静,多贫贱景象形象。晏殊自云:“余每吟咏贫贱,不言金玉美丽,而悦其景象形象。”此词可见一斑。

【浣溪沙·小阁重帘有燕过原文及赏析】相干文章:

过燕支寄杜位原文及赏析10-18

《小重山·春愁》原文及赏析11-19

《浣溪沙·桂》原文及赏析10-18

浣溪沙·倾国倾城恨有馀原文及赏析10-16

过杨村原文及赏析10-15

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原文及赏析10-18

《小重山·七夕病中》原文及赏析10-15

《小重山令·赋潭州红梅》原文及赏析10-15

燕歌行·并序的原文及赏析12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