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龙凤419

赏析

爱国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

时候:2022-10-11 11:35:40 赏析 我要投稿
  • 相干保举

爱国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

  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是唐朝墨客杜甫的诗作。此诗作于唐朝宗广德元年(763)春。昔时正月史朝义自缢,安史之乱竣事。上面是小编清算的爱国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,接待大师分享。

  原文

  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

  却看老婆愁安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
  白日放歌须纵酒,芳华作伴好回籍。

  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

  正文

  1、却看:回看。

  2、愁安在:不再愁。

  3、漫卷:顺手卷起。现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。

  4、芳华句:意谓春景明丽,柳绿桃红,回籍时并不孤单。

  5、即从两句:想像中回籍线路,即出峡东下,由旱路抵襄阳,而后由陆路向洛阳。此诗句末有自注云:“余有故里在东京。”(指洛阳)。巴峡:四川西南部巴江中之峡。巫峡:在今四川巫山县东,长江三峡之一。襄阳:今属湖北。

  译文

  在剑南俄然传说,规复蓟北的动静,

  初听到悲喜交加,涕泪沾满了衣裳。

  转头看看老婆儿女,忧闷不知去处,

  胡乱收卷诗书,我高光得将近发疯。

  白天我要畅怀畅饮,放声尽兴讴歌,

  明丽春景和我作伴,我好出发回籍。

  恍如感觉,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,

  很快便到了襄阳,旋即又奔向洛阳。

  赏析

  这是一首叙事抒怀诗,代宗广德元年(763)春作于梓州。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,终究竣事了。作者喜闻蓟北规复,想到能够挈眷回籍,喜极而涕,这类豪情是人所共有的。全诗毫无半点饰,情真意切。读了这首诗,咱们能够设想作者那时对着妻儿侃侃报告喜报,载歌载舞,欣喜欲狂的神志。是以,历代诗论家都极其推重这首诗。浦起龙在《读杜心解》中奖饰它是杜甫“平生第一首快诗。

  全体赏析

 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:“余故里在东京。”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兵变已平的喜报,急于奔回故里的高兴。“剑外忽传收蓟北”,起势迅猛,恰切地表现了喜报的俄然。墨客多年流散“剑外”,备尝艰辛,想回故里而不能够,便是因为“蓟北”未收,安史之乱未平。现在“忽传收蓟北”,欣喜的大水,一会儿冲开了郁积已久的豪情闸门,令墨客心中涛翻浪涌。“初闻涕泪满衣裳”,“初闻”紧承“忽传”,“忽传”表现喜报来得太俄然,“涕泪满衣裳”则以形逼真,表现俄然传来的喜报在“初闻”的一霎时所激起的豪情波涛,这是喜极而悲、悲喜交加的实在表现。“蓟北”已收,战乱将息,天地疮痍、百姓痛苦,都将获得疗救,墨客颠沛流浪、感时恨别的苦日子,总算熬曩昔了。但是痛定思痛,墨客回忆八年来熬过的重重磨难,又不禁悲从中来,没法压制。但是,这一场大难,终究像恶梦普通曩昔了,墨客能够前往故里了,人们将起头新的糊口,因而又破涕为笑,乐不可支。这“初闻”喜报之时的心思变更、庞杂豪情,若是用散文的写法,必需良多笔墨,而墨客只用“涕泪满衣裳”五个字作抽象的描画,就足以归纳综合这统统。

  颔联以转作承,落脚于“喜欲狂”,这是欣喜的更高峰。“却看老婆”“漫卷诗书”,这是两个持续性的举措,带有必然的因果干系。当墨客悲喜交加,“涕泪满衣裳”之时,天然想到多年来同受磨难的老婆儿女。“却看”便是“转头看”。“转头看”这个举措极富意蕴,墨客仿佛想向家人说些甚么,但又不知从何提及。实在,无需说甚么了,多年覆盖百口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,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锁眼,而是喜逐颜开,怒气洋洋。亲人的喜反转来增添了墨客的喜,墨客再也无意伏案了,顺手卷起诗书,大师共享成功的欢喜。

  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芳华作伴好回籍”一联,就“喜欲狂”作进一步抒写。“白日”,指阴沉的日子,点出人已到了老年。老年人可贵“放歌”,也不宜“纵酒”;现在既要“放歌”,还须“纵酒”,恰是“喜欲狂”的详细表现。这句写“狂”态,下句则写“狂”想。“芳华”指春季的'风景,春季已到临,在柳绿桃红中与老婆儿女们“作伴”,恰好“回籍”。墨客想到这里,天然就会“喜欲狂”了。

  尾联写墨客“芳华作伴好回籍”的狂想,身在梓州(治今四川三台),而转瞬之间,心已回到故里。墨客的欣喜到达飞腾,全诗也至此竣事。这一联,包涵四个地名。“巴峡”与“巫峡”,“襄阳”与“洛阳”,既各自对偶(句内对),又前后对偶,构成工致的地名对;而用“即从”“便下”绾合,两句紧连,一气灌输,又是活跃流走的流水对。再加上“穿”“向”的静态与两“峡”两“阳”的反复,文势、调子,迅急有如闪电,精确地表现了墨客设想的飞奔。“巴峡”“巫峡”“襄阳”“洛阳”,这四个处所之间都有很冗长的间隔,而一用“即从”“穿”“便下”“向”贯穿起来,就呈现了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”的快速飞奔的画面,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面前一闪而过。这里须要指出的是:墨客既展现设想,又描画实境。从“巴峡”到“巫峡”,峡险而窄,舟行如梭,以是用“穿”;出“巫峡”到“襄阳”,逆流急驶,以是用“下”;从“襄阳”到“洛阳”,已换陆路,以是用“向”,用字高度精确。

  全诗豪情豪放,利落索性淋漓地表达了作者非常高兴的表情。儿女诗论家都极其推重此诗,浦起龙赞其为杜甫“平生第一首快诗也”(《读杜心解》)。

 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,其他各句,都是表达墨客忽闻成功动静以后的欣喜之情。墨客的思惟豪情出自胸臆,奔涌直泻。

【爱国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】相干文章:

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02-17

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的全诗赏析07-12

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06-29

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赏析06-03

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的翻译与赏析03-25

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03-01

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,正文,赏析09-01

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、翻译及赏析02-15

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原文及翻译赏析03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