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干保举
李白律诗《登金陵凤凰台》赏析
李白--《登金陵凤凰台》
【内容】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
吴宫花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
三山半落彼苍外,一水平分白鹭洲。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令人愁。
【赏析】:
李白很少写律诗,而《登金陵凤凰台》倒是唐朝的律诗中脍炙生齿的佳构。此诗是作者放逐夜郎遇赦前往后所作,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,被架空分开长安,南游金陵时所作。
开首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,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,却不嫌反复,音节流转明快,极为伏美。“凤凰台”在金陵凤凰山上,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,乃筑台,山和台也由此得名。在封建时期,凤凰是一种吉祥。昔时凤凰来游意味着王朝的昌隆;现在凤去台空,六朝的富贵也一去不复返了,只要长江的水依然不停地流着,大天然才是永久的存在!
三四句就“凤去台空”这一层意义进一步阐扬。三国时的吴和厥后的东晋都定都于金陵。墨客感伤万分地说,吴国旧日富贵的宫庭已荒凉,东晋的一代风骚人物也早已进入宅兆。那一时的烜赫,在汗青上留下了甚么有代价的工具呢!
墨客不让本身的豪情沉醉在对汗青的凭吊当中,他把眼光又投向大天然,投向那不尽的江水:“三山半落彼苍外,一水平分白鹭洲。”“三山”在金陵东北长江边上,三峰并列,南北相连。陆游《入蜀记》云:“三山,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,杳杳有没有中耳。及过其下,距金陵才五十余里。”陆游所说的“杳杳有没有中”恰好正文“半落彼苍外”.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、一目了然的景象形象写得恰到益处。“白鹭洲”,在金陵西长江中,把长江朋分成两道,以是说“一水平分白鹭洲”.这两句诗景象形象绚丽,对仗工致,是可贵的佳句。
李白究竟结果是关怀实际的,他想看得更远些,从六朝的'帝都金陵看到唐的国都长安。可是,“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令人愁。”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。长安是朝廷的地点,日是帝王的意味。陆贾《新语。慎微篇》曰:“邪臣之蔽贤,犹浮云之障日月也。”李白这两句诗表示天子被奸邪包围,而本身报国无门,他的表情是非常沉痛的。“不见长安”暗点诗题的“登”字,触境生愁,意寓言外,饶不足味。相传李白很赏识崔颢《黄鹤楼》诗,欲拟之较输赢,乃作《登金陵凤凰台》诗。《苕溪渔隐丛话》、《唐诗纪事》都有近似的记录,也许可托。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,正如方回《瀛奎律髓》所说:“格律气焰,未易甲乙。”在用韵上,二诗都是意到其间,天然成韵。说话也流利天然,不事雕饰,萧洒清丽。作为登临吊古之作,李诗更有本身的特色,它写出了本身怪异的感触感染,把汗青的典故,面前的风景和墨客本身的感触感染,交叉在一路,表达了忧国伤时的度量,意旨尤其深远。
【李白律诗《登金陵凤凰台》赏析】相干文章:
古诗登教案10-22
《追随李白》讲授设想11-30
2014年金陵科技学院排名08-29
登泰山记的教案10-31
2015李白将进酒教案11-07
李白将进酒教案「最新」11-11
李白《将进酒》教案201511-06
《追随李白》讲授设想典范11-12
有关《走近李白》讲授设想12-05
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04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