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龙凤419

塞下曲·其一原文及赏析

时候:2023-09-19 17:38:19 赏析 我要投稿

塞下曲·其一原文及赏析

  原文

  蕃州部落能竣事,朝暮驰猎黄河曲。

  燕歌未断塞鸿飞,牧马群嘶边草绿。

  赏析

  唐朝边塞诗不乏雄壮之作,但是究竟结果以表现征戍糊口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。即便一些闻名的豪唱,也不免同化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感。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,感受便很差别,一会儿就会被那天地空旷、人困马乏的绚丽图景吸收住。它在表现将士糊口的满怀激情和反应东南风景的绚丽动听方面,是比拟凸起的。

  1、诗中“蕃州”乃泛指东南边地(唐时还有蕃州,治地点今广西宜山县西,与黄河不属),“蕃州部落”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(“黄河曲”)一带的边防队伍。军中将士过着“岁岁金河复玉关,朝朝马策与刀环”的糊口,非常艰辛,但又被锤炼得非常顽强勇猛。首句只夸他们“能竣事”,即长于戎装服装。作者经由过程对将士们雄姿飒爽的形状描述,表示读者其善战已显而易见,以是下句写“驰猎”,不复言“能”而读者自可神会了。

  2、军中驰猎,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,乃是一种惯例的军事练习。健儿们乐此不疲,迟早都在练习,作好随时迎敌的筹办。恰是“为报现在都护雄,匈奴且莫下云中”(同组诗其四)。“朝暮驰猎黄河曲”的步履,表现出健儿们鼓动感动大方鼓动感动、为国献身的精力和决胜信心,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歌颂。

  这两句侧重描绘人物和人物的精力风采,后两句则揭示人物勾当的广宽背景。东南高原的风景是如许绚丽:天高云淡,大雁群飞,歌声飘零在广袤的田野上,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驰,是一片朝气兴旺的景象形象。

  3、征人们唱的“燕歌”,有人说便是《燕歌行》的曲调。目送远去的飞雁,歌声里固然有南国兵士对故乡的深入纪念。但是,飞鸿望断而“燕歌未断”,这畅怀放歌中,也何尝不包罗讴歌者对边地的酷爱和自激情怀。若是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较着,那末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。

  4、“牧马群嘶边草绿”。在歌颂东南边地风景的诗句中,它几近可与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的奇句媲美。“风吹草低”句是写高原春色,以是更见苍凉;而“牧马群嘶”句是写高原之春,以是有油然买卖。“绿”字下得绝佳。因三、四对结,上曰“塞鸿飞”,下对以“边草绿”,可见“绿”字是动词化了。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,并且写出了“离离原上草”由枯转荣的变更,表示春季人不知鬼不觉又回到草原上。这与厥后脍炙生齿的王安石的名句“东风又绿江南岸”,都以用“绿”字见胜。在江南,春回大地,是啼鸟唤来的。而塞北的春季,则由马群的欢嘶来驱逐。“边草绿”与“牧马群嘶”连文,象征尤长;仿佛因为马嘶,边草才绿得更加心爱。诗所表现的壮美激情是非常宝贵的。

【塞下曲·其一原文及赏析】相干文章:

塞下曲·其一原文及赏析(优异)09-19

塞下曲·其一原文及赏析【必备】09-19

塞下曲六首·其一原文及赏析03-05

塞下曲四首·其一原文及赏析03-09

【优】塞下曲·其一原文及赏析7篇09-19

塞下曲·其一原文及赏析(汇编7篇)09-19

塞下曲四首·其一原文赏析07-15

和张仆射塞下曲·其一原文及赏析02-24

塞下曲原文及赏析02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