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佳构)菩萨蛮原文及赏析
《菩萨蛮·小山堆叠金闪动》是唐朝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。此词写男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势,和妆成后的神态,表示了人物孤傲孤单的心情,上面给大师分享菩萨蛮原文及赏析,一路来看看吧!
菩萨蛮
小山堆叠金闪动,鬓云欲度香腮雪。
懒起画蛾眉,弄妆梳洗迟。
照花前后镜,花面交相映。
新帖绣罗襦,双双金鹧鸪。
——唐朝·温庭筠《菩萨蛮·小山堆叠金闪动》
译文及正文
译文
眉妆漫染,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灼着,鬓边发丝涣散将掩未掩那洁白的脸颊。懒懒地无意去描弯弯的眉,迟了很久才起家梳理晨妆。
照一照新插的花朵,对了前镜,又对后镜,红花与相貌交相辉映。方才穿上的极新绫罗短衣,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。
正文
小山:眉妆的项目,指小山眉,弯弯的眉毛。别的一种懂得为: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,因为屏风是折叠的,以是说小山堆叠。金: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“额黄”。闪动:隐现闪动的模样。金闪动:描述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模样。一说描述男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堆叠闪灼的景象,或指男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零落而或明或暗。
鬓云:像云朵似的鬓发。描述发髻疏松如云。度:笼盖,过掩,描述鬓角延长向脸颊,逐步轻淡,像云影轻度。欲度:将掩未掩的模样。香腮雪:香雪腮,洁白的脸颊。
蛾眉:男子的眉毛细长盘曲像蚕蛾的触须,故称蛾眉。一说指元和今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“蛾翅眉”。
弄妆:服装服装, 润色仪容。
罗襦:丝绸短袄。
鹧鸪:贴绣上去的鹧鸪图,这说的是那时的衣饰,便是用金线绣好花腔,再绣贴在衣服上,谓之“贴金”。
赏析
这首《菩萨蛮》词以精彩的构想,精彩的说话,写典中思妇独处的情怀,描绘出一名典范情况中的典范女性抽象。
小山,眉妆之项目,晚唐五代,此样流行,见于《海录碎事》,为“十眉”之一式。约莫“眉山”一词,亦是以起。眉淡小山,也不时见于那时词中,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《女冠子》云:“修蛾慢脸(脸,古义,专指眼部),不语檀心一点(檀心,眉间额妆,双关语),小山妆。”正指小山眉而言。又犹如时孙光宪《酒泉子》云:“玉纤(手也)淡拂眉山小,镜中嗔共照。翠连娟,红缥缈,早妆时。”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形。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,实而韦庄《荷叶杯》所谓“一双愁黛远山眉”同义。
旧解多以小山为“屏”,实在未允。此由不知全词头绪,误以首句而下无内涵接洽;不知“小山”为眉样专词,误觉得此乃“小山屏”之简化。又不知“叠”乃眉蹙之义,遂将“堆叠”解为重堆叠叠。然“小山屏”者,译为今言,谓“小小的山样屏风”也,故“山屏”即为“屏山”,为连词,而“小”为状词;“小”可省减而“山屏”不可分裂而止用“山”字。既以“小山”为屏,又以“金闪动”为日光辉映不定之状,岂但“屏”“日”全无下落,章法头绪亦不可寻矣。
重,在诗词韵语中,常常读平山而义为去山,或反是,全以乐律上的得宜为定。此处山平而义去,方为识音。叠,相称于蹙眉之蹙字义,唐诗有“双蛾叠柳”之语,正此之谓。金,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“额黄”,故诗又有“八字宫眉捧额黄”之句,其良证也。
已将眉喻为山,再将鬓喻为云,再将腮喻为雪,是谓文心头绪。盖晨间典中待起,其眉蹙锁,而鬓已狼藉,其披拂之发缕,掩于面际,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,在隐现闪动之间;下则欲度腮香,——度实亦微掩之意。如斯,山也,金也,云也,雪也,构为一幅洗晓图,非常新奇。
下去两句所写,待起未起之情形也。故第三句紧接懒起,起字一逗——虽淡懒起,并非不起,是娇懒迟迟而起也。典中晓起,必先服装,故“画蛾眉”三字一点题——正承“小山”而来。“弄妆”再点题,而“梳洗”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。其双管并下,头绪最清。但是中心又着一“迟”字,远而“懒”相为照应,近而“弄”字互为表明。“弄”字最奇,因此是一篇眼目。一“迟”字,几多条理,几多光阴,几多心境,几多神气,俱被此一字包尽矣。
服装虽迟,毕竟须有终了之日,故过片重开,即写服装已罢,最初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服装是不是符合规范。其前镜,妆台奁内之座镜也;厥后镜,手中所持之柄镜也——俗呼“把儿镜”。以是照者,为看两鬓簪花是不是妥恰,而两镜之交,“套景”堆叠,花光之而人面,亦交互堆叠,至于有数条理!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,尽得神理,实为奇绝之笔。
词笔至此,写服装标题问题已尽其能事了,前面又忽有两句,又不知为什么而设?新贴,新颖之“花模样”也,剪纸为之,贴于绸帛之上,觉得刺绣之“底本”者也。盖言服装既妥,遂起头一日之女红:刺绣罗襦,而此新样花贴,恰恰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。典中之人,见此图纹,不禁有所感到。此处之所感所触,乃而开首之山眉深蹙,梦起迟妆者响应。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构造联系,回互照应之妙。
全篇内容是写一个男子凌晨自娇卧未醒,宿妆已残而懒起服装,而妆毕簪花照镜,而穿上新罗襦之 进程。布局亦循这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,极清楚了然。此词写典怨之情,却不着一字点破,而是经由过程仆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举措、衣饰,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蔽。特别是词的末二句“新帖绣罗襦,双双金鹧鸪”,不只充实表现了温庭筠词密丽冶艳的气概,并且以咏物衬情面,更见含蓄。
在格律上,词作接纳了仄韵战争韵交织变更的调式来表现盘曲细致的思惟豪情,而“照花前后镜,花面交相映”二句,不只平仄合于律句,并且奇妙地支配了五个清脆的去山字:“照”“后”“镜”“面”“映”,置于换头的地方,吟唱时,就加倍显得跌荡放诞飞动,抑扬抑扬。
背景:
此词约作于大中(唐宣宗年号,847—860)前期。据《唐佳人传》和《北梦琐言》记录,唐宣宗喜好曲词《菩萨蛮》,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《菩萨蛮》词以进。据此可知《菩萨蛮》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供献唐宣宗之作。当时当在大中四年(850)十月至十三年(859)十月之间,《唐五代文学编年史》编为大中六年(852)前后,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。
作者简介:
温庭筠,唐朝墨客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西北)人。富有天赋,文思火速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故有“温八叉”“温八吟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讽刺显贵,多犯讳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毕生不失意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晓乐律,诗词兼工。诗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富丽,秾艳精彩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重要词人,对词的成长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并称“温韦”。现存诗三百多首,词七十余首。先人辑有《温飞卿集笺注》等。
【菩萨蛮原文及赏析】相干文章:
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2-18
《菩萨蛮》原文及赏析01-17
《菩萨蛮》原文及赏析03-09
菩萨蛮原文及赏析09-03
菩萨蛮·春闺原文及赏析12-17
菩萨蛮原文和赏析09-23
菩萨蛮·咏梅原文及赏析10-07
菩萨蛮·春闺原文及赏析06-27
菩萨蛮原文及赏析(保举)09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