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龙凤419

赏析

塞下曲_李益的诗原文赏析

时候:2021-08-28 13:11:00 赏析 我要投稿

塞下曲_李益的诗原文赏析

  塞下曲

  唐朝.李益

  伏波惟愿裹尸还,定远何必生入关。

  莫遣只轮归海窟,仍留一箭射天山。

  赏析

  李益的边塞诗,首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感,情调偏于感慨,但也有一些鼓动感动大方鼓动感动之作,《塞下曲》便是这方面较闻名的一首。

  诗之前代戍边名将作比,抒发了将士们的激情壮志。头二句夸奖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。“伏波惟愿裹尸还”,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。东汉马援屡立军功,被封为伏波将军。他曾说:男儿当战死在边境,以捐躯沙场还葬。“定远何必生入关”,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。东汉班超投笔当兵,安定西域一些多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兵变,封定远侯,居西域三十一年。后因大哥,上书天子,要求调回,有“希望生入玉门关”句。

  以上两句说:为保家卫国,边塞将士应持久驻守边境,甘愿战死沙场,不必在世回到玉门关。后二句表现灭敌及持久卫边的决计。

  “莫遣只轮归海窟”,“只轮”,一只车轮。《年龄公羊传》:“僖公三十三年,夏四月,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..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,匹马不还无反(返)者。”“海窟”,本指海中植物聚居的洞窟,这里借指那时仇敌所栖身的瀚海(戈壁)处所。这句意义是说,不能让一个仇敌逃窜。

  “仍留一箭定天山”,“一箭定天山”,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。《旧唐书·薛仁贵传》说:“唐高宗时,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戎行,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衅的多数队伍中的'三人,其他都上马请降。薛仁贵率兵乘胜进步,班师时,军中歌颂道:“将军三箭定天山,兵士长歌入汉关。”

  以上两句意义是说:“要全歼仇敌,不能让一个仇敌逃窜,并且应当留驻边境,叫仇敌不敢再来加害。”

  这首诗经由过程东汉马援、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,歌颂了将士们鼓动感动鼓动感动大方、捐躯殉难、果断覆灭来犯之敌的豪杰气势和敢于就义的精力,反应了那时国民要安边定远的希望。全诗情调鼓动感动,音节宏亮,是一首鼓励人们捐躯报国的豪放诗篇。

【塞下曲_李益的诗原文赏析】相干文章:

《塞下曲·其六》原文及赏析10-16

李益——《汴河曲》01-30

李夫人赋 原文及赏析12-25

《李端公 / 送李端》原文及赏析11-23

送别诗原文及赏析10-21

和张仆射塞下曲·其二的原文及赏析10-26

咏萤火诗原文及赏析10-15

南中咏雁诗原文赏析10-18

江南曲(唐 李益)全文正文翻译及原著赏析11-25

相思_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