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龙凤419

赏析

《永遇乐璧月初晴》赏析

时候:2021-05-13 19:32:31 赏析 我要投稿
  • 相干保举

《永遇乐璧月初晴》赏析

  永遇乐

  刘辰翁

  (余自乙亥上元,诵李易安《永遇乐》,为之涕下,今三年矣。每闻此词,辄不自堪,遂依其声,又托之易安自喻。虽辞情不迭,而悲苦过之。)

  璧月初晴,黛云远淡,春事谁主?禁苑娇寒,湖堤倦暖,前度遽这样。香尘暗陌,华灯明昼,长是懒联袂去。谁晓得、断烟禁夜,满城似愁风雨。宣和昔日,临安南渡,芳景犹自若故。缃帙流浪,风鬓三五,能赋词最苦。江南无路,鄜州彻夜,此苦又谁知否?空绝对、残釭无寐,满村社鼓。


  这首词,从词序里推知是作于公元1278年。因乙亥为宋德祐元年(1275)。“今三年矣”,实为1278年,宋亡于1276,这时候已亡国二年了。易安南奔,犹存半壁。辰翁作词,国无寸土。说“虽辞情不迭”,是谦词,“而悲苦过之”,是真相。

  此词一路三句,以对句写景,月明云淡,风景可嘉。但是一句抒怀,“春事谁主?”问得高耸,实以悲伤人别有度量,那堪对此。接着再写临安宫苑,湖堤气候,寒暖适合,但却何仓促乃尔,实哀叹春之易逝,国已消亡。三接复以对句写香陌华灯之热烈斑斓,一结又“长是懒联袂去”。表情可知,痛何如之!本片最初“谁知”二句,在断烟禁夜氛围中,“满城似愁风雨”。这里因此风景作比喻。临安已沦亡,元代统治者在彼宣布号令,分割国民,哪能不令人悲愤。这一句如似重槌,发人猛省。

  下片首段三句与上片末句,似断实连,但却睁开了对旧事的回想。“宣和昔日”,实指北宋。“临安南渡”,杭州变作汴州。“芳景犹自若故”,一总南北宋之富贵气象。又寓有不堪回顾之叹。国是如斯,是从大处着墨,而又系连系易安的出身来抒写的。由于李清照的《永遇乐》曾写“中州盛日”的.环境,但南奔后,是“现在蕉萃”。是如词序所云“又托之易安自喻”。“缃帙”下三句,记叙易安南奔时册本损失,三五月明时感念,写下良多“凄惨痛惨戚戚”的词,真是凄苦之至。“江南”下三句,再申说乱离漂泊之苦,用杜甫有安史乱中寄家鄜州的故事。无路可走,无家可归,苦情自不待言,而却以“此苦又谁知否?”反语出之,情更深痛,笔势陡起。一结“空绝对、残釭无寐,满村社鼓。”极写一己之悲与别人之乐,和李清照的词是遥相承应,更有没有可何如之叹,哀惋无穷。

  全词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,情形交叉,疏密相间。两片开端,均是鼎力铺写那时情形,是景中有情,情中有景。上片以此来勾起下片,下片开端以景抒怀,给人以无穷回味。

【《永遇乐璧月初晴》赏析】相干文章:

《永遇乐·璧月初晴》原文及赏析09-07

永遇乐·璧月初晴原文及赏析07-23

永遇乐·璧月初晴原文、翻译正文及赏析08-16

《永遇乐》赏析03-30

《永遇乐》宋词赏析06-11

《永遇乐》翻译赏析01-11

永遇乐春心赏析06-19

南乡子·璧月小红楼原文及赏析07-22

永遇乐元宵翻译赏析05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