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干保举
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侯翻译及赏析
昔时万里觅封侯。匹马戍梁州。关河梦断那边?尘暗旧貂裘。
胡未灭,鬓先秋,泪空流。今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洲。
中间
首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,报国之志。反应陆游壮志难酬,悲愤和感伤。
正文
①选自《放翁词》。陆游(1125年-1210年),字务观,号放翁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南宋的爱国人。
②万里觅封侯:奔赴万里外的沙场,寻觅建功立业的机遇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载,班超少有弘愿,尝曰,大丈夫该当“建功他乡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?”后出使西域,被封为定远侯。
③梁州: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域。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,过了一段军旅糊口,主动主意光复长安。
④关河:关塞河防,指山水险要处。
⑤梦断:梦醒。
⑥尘暗旧貂裘:貂皮裘上落满尘埃,色彩为之阴暗。这里借用苏秦典故,说本身不受重用,未能发挥志向。据《战国策·秦策》载,苏秦游说秦王“书十上而不行,黑貂之裘敝,黄金百斤尽,资用乏绝,去秦而归。”
⑦胡:本为现代对南边、东方多数民族的泛称,此指金兵。
⑧鬓先秋:鬓发早已斑白,如秋霜。
⑨天山:在今新疆境内,是汉唐时的疆域,这里代指抗金火线。
⑩身老沧洲:陆游暮年退隐在故里绍兴镜湖边的三山。沧州,滨水之地,古时蓬菖人所居的处所。
觅:寻觅。
戍:戍守。
暗:描述词作动词,变得阴暗。
貂裘:貂皮裘衣。
霜:白。
空:白白的。
料:预感。
译文
回想昔时奔赴万里外的疆域,寻觅建功立业的机遇,单枪匹马奔赴疆域保卫梁州。现在戍守疆域要塞的参军糊口只能在梦中呈现,梦醒后不知它在那边?惟有本身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,已积满尘埃变得又暗又旧。
敌兵还未覆灭,本身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,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。谁能料我这平生,心一向在火线抗敌,人却老死在江湖!
赏析
陆游四十八岁,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,从夔州前去那时东南火线重镇南郑(今陕西汉中)军中任职,渡过了八个多月的兵马糊口。 开篇两句,怀着高傲的表情回想当兵南郑的糊口。起处用“昔时”二字领起,化实为虚,点出所叙系指旧事。“觅封侯”,谓寻觅杀敌建功以取封侯的机遇。“匹马”既是纪实,也刻画出作者参军时的.勃勃雄姿。“戍梁州”,详细指出驻守的处所。南郑属古梁州,故曰。那是乾道八年(1172)的春季,陆游接到王炎的约请书后,便匹马独身分开夔州,露宿风餐地奔赴火线,去任“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”。那时他非常高兴,但愿能在万里边防地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遇。分开南郑以后,他身披铁甲,跨上战马,腰悬白,手挽蛇矛,冒着盛暑酷寒,踏着高卑曲折的山路,疾驰于岐渭蜀陇之间,查询拜访地形,领会敌情,主动为北伐停止筹办。他曾向王炎陈朝上进步之策,对光复失地、同一故国布满了成功的决定信念。墨客回想这段糊口,是为了与后文对比,揭穿豪杰恼的悲伤。
“关河”两句一转,回笔描述实际。杀敌报国的抱负破灭了,现在只要在梦中能力重返火线。但是梦醒以后,统统都消逝了,那宏伟险要的关山江河又在甚么处所呢?只要昔时参军时穿过的那件“旧貂裘”,积满尘埃,还挂在墙上,作为“匹马戍梁州”的记念。陆游对这件“旧貂裘”非常器重,由于他曾穿戴它在火线赴汤蹈火:“貂裘半脱马如龙,举鞭指麾气吐虹。”(《醉歌》)还穿戴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:“百骑河滩猎盛秋,至今血溅短貂裘”。(《醉歌》)以是当他分开南郑后,一向把它藏在身旁保管着。“旧貂裘”是此篇中独一揭示在作者面前的物象,固然词中只用一句悄悄带过,但倒是懂得此词的关头。本来墨客是睹物伤情,因见貂裘而引发对旧事的回想和感伤。也能够说,“旧貂裘”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。
换头三句,紧承上片结拍,写梦醒后的悲凉表情。“胡未灭”,谓入侵华夏的金人还不被覆灭,半壁国土还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之下;“鬓先秋”,感慨本身发如秋霜,年老体衰,不能重返火线;“泪空流”,是说壮志成空,伤时感事的眼泪即是白流。这里连用“未”、“先”、“空”三个实词,表达作者对实际的破灭感,一唱一叹,动人至深。 “未”表达了作者逆胡(金入侵者)不覆灭,功业不建成,感应非常遗恨之情;“先”表达了作者光阴未几,两鬓已苍,大志虽在,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;“空”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气愤,心里的绝望和疾苦之情。
最初三句,经由过程本身的遭受反应实际和抱负的抵触,表达对南宋统治团体误国误民政策的非常气愤。谁会推测,像他如许平生志在规复华夏,时辰筹办奔赴沙场,为国献身的人,却落得如斯了局!此时被罢官回籍,只得披上渔蓑,去作江边的知名蓬菖人,终老于镜湖之滨了。这类“心在天山,身老沧洲”的抵触,不只表现在陆游身上,南宋很多爱国志士一样也有亲身的休会。是以陆游所表达的悲愤之情,具备必然的代表性。梁启超《读陆放翁集》(之二)说:“孤负胸中十万兵,百无聊赖以诗名。谁垂怜国千行泪,说到胡尘意不平。”这首词固然不从正面揭穿和训斥南宋降服佩服派,仅就小我的出身履历和遭受而言,但经由过程墨客饱含热泪的诉说,不难看到降服佩服派毒害爱国志士的罪过,从而激发读者对他们的仇恨。
此篇说话大白明白,用典天然,不着陈迹,豪情自胸臆流出,不加雕饰,如叹如诉,沉郁苍凉,有较强的艺术传染力,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。
【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侯翻译及赏析】相干文章:
《诉衷情 昔时万里觅封侯》原文及翻译赏析03-08
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侯原文、翻译及赏析02-24
《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侯》赏析01-05
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侯原文及赏析07-20
《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侯》原文及赏析10-15
《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侯》原文赏析02-09
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赏析3篇02-16
陆游《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侯》诗歌赏析08-19
诉衷情·昔时万里觅封原文及赏析08-25